常用工具 医生入驻 免费问医生

那是一枚永不冷却的“纪念铁”

2025-08-27 16:04:48 来源:不堪入耳网   

郑州自来水浑黄引市民十问 自来水公司只回复131个字

那是一枚永不冷却的“纪念铁”

三明市1958工业记忆馆是剧本重要的素材来源。(蔡宣庚供图)

那是一枚永不冷却的“纪念铁”

三钢炼出的第一块铁——纪念铁,刻有“三钢生产纪念”的纪念铁字样。(资料图片)

东南网7月31日报道(福建日报实习生 黄心媛 记者 陈尹荔)

接续穿越时空的那枚薪火

1959年10月6日,三明钢铁厂炼出第一炉铁水,纪念铁浇铸了22块“纪念铁”。那枚66年后的纪念铁今天,其中仅有一枚巴掌大的那枚“纪念铁”留存了下来。它,纪念铁就是那枚这部话剧剧名的由来。

《纪念铁》以退休老党员辛沪明的纪念铁视角,串联起建设者1958年响应“支援地方工业化建设”号召,那枚从黄浦江畔奔赴闽西北山区建设三明钢铁厂的纪念铁热血历程:从沙溪河畔破土奠基的艰辛,到高炉首次出铁的那枚欢呼;从经济调整期的坚守,到改革开放后的纪念铁复兴。

剧中,人们以“一群人、一条心”的信念,将异乡熬成故乡,用青春与生命铸就了三钢这座里程碑。他们的爱情、牺牲与传承,最终熔铸在“纪念铁”里,见证着沪明两地跨越时空的血脉相连,也书写着中国钢铁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史诗。

当幕布拉开时,观众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回廊。沙溪河畔的荒芜与工厂奠基时的热火朝天相互交织,高炉旁工人坚毅的脸庞与出铁瞬间的欢呼雀跃震撼人心。演员们将建设者的喜怒哀乐、壮志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纪念铁”道具在追光灯下亮相,在台下席间一群当年的援建者和如今的工人中能听到细碎的啜泣。

来自上海的钢一代、如今已经88岁的张爷爷说:“现在的后生仔可能不知道,当年我们为啥千里迢迢来这穷山沟?不是为钞票,不是为名利,是为了给新中国造钢铁!这部话剧真实还原了其时其人的精神面貌!”

“看到先辈们在简陋条件下创造奇迹,更觉肩上责任重大。”三钢青年职工小魏这样感慨。

观众李女士说:“这是一堂生动的党史课,更坚定了我们传承工业精神的决心。”

三明市文旅局期待,此次演出成为三明推进“文旅+工业”融合的创新尝试,能将三钢工业遗产转化为艺术创作载体,激活工业遗存的时代价值。

话剧另一出品方、福建省闽光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要让冰冷的钢铁变成滚烫的文化,让工业文明焕发新的生命力。

这场跨越60余年的时空对话,不仅唤醒了工业城市的文化记忆,更为新时代区域协作提供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实践。作为2025年三明市文化部门深化沪明对口合作的重要举措,《纪念铁》后续将继续打磨提升,争取打造为沪明题材文艺精品。

历史遗响中的拾穗者

这部话剧不仅填补了三明本土题材原创大型话剧作品的空白,更让一座城市的工业记忆有了可触摸的形状。

时间回溯到2022年6月,尤溪县文化馆副馆长蔡宣庚、三明市剧目创作室主任尚佳伟受福建省文旅厅之邀赴三明采风。“三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我党亲手缔造的钢铁之城”这一注解,让三钢的高炉在两人眼中格外滚烫。

调研中,上世纪50年代末从上海等地驰援的老员工围坐座谈,谈及第一炉铁水浇铸时的欢呼雀跃与工厂面临停产时的艰难抉择,皱纹上淌过的热泪像两簇火焰,灼烧着蔡宣庚、尚佳伟的心——这分明是工业史诗里最动人的人性褶皱。

两人随即迸发了以三钢艰苦创业过程为背景,创作一部属于三钢的原创舞台剧的想法。于是,主创团队从零起步,深入挖掘历史记忆:拜访“纪念铁”收藏者林玉盘的家属,聆听那段用热血浇筑的岁月;与陈清渊、张寅德等老一辈建设者促膝长谈,触摸历史的温度;深入三钢的生产车间感受钢花飞溅,在1958工业记忆馆翻阅泛黄的档案文献……剧本历经数十次打磨,得到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和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的专业指导,最终以“沪明情、钢铁魂”为主线,串联起三代建设者“一群人、一条心”的坚守传奇。

落笔的压力,如高炉重压。关键时刻,三钢闽光文旅集团1958工业记忆馆馆长郑碧玉与三明市文联、退休办等的同志伸出了援手。在1958工业记忆馆,蔡宣庚、尚佳伟发现,玻璃柜里的旧安全帽、锈迹斑斑的扳手,都不如那枚仅存的“纪念铁”打眼。这枚珍贵的历史馈赠,不仅烙印着林玉盘老两口从相恋到相守的岁月,更串联起三钢发展历程里的柴米油盐与家国情怀。

指尖触到铁的凉意的刹那,蔡宣庚忽然明白:这枚“纪念铁”就是剧本的魂。

此后,在郑碧玉馆长的协助下,蔡宣庚又陆续采访了10余名上海援建老员工。在他们的沪语乡音里,藏着设备安装时的通宵达旦、物资匮乏时的互助温情,还原了创业的真实细节。

闽光文旅公司也组织员工依据1958工业记忆馆馆藏,将“三钢精神”融入台词创作。剧中的“沪明一家人”等语句,均源自三钢厂史资料。

2023年10月,初稿《梦回沙溪河——沪明钢铁情》成型。2024年10月,三明市文旅局一行人专程赴上海参加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组织的论证会。专家们的犀利点评如淬火冷水,让剧本褪去浮躁。那段日子,《三钢志》《三明往事》被翻得卷了边,三钢微信平台的每篇推送都成了史料。

2025年4月17日,福州研讨会上,《冬之炼》《淬火长河》两个备选剧名经几番斟酌,最终定为《纪念铁》。7月,排练启动。20天里,主创团队与演员们抱着“一群人,一条心,不出钢铁不出城”的狠劲,每天打磨到凌晨。舞台上的高炉布景升起又降下,台词改了17稿,只为让每个字都带着铁水的滚烫。

公演顺利,作为总导演的尚佳伟总结说:“这不是简单的舞台演出,而是一场凝结了城市记忆、工业基因与文化理想的集体创作。”

谢幕后,兼任总编剧、导演、工程师辛海饰演者的蔡宣庚也不觉热泪盈眶。他长吁一口气:“这枚穿越60余载的‘纪念铁’,终究在舞台上活了过来,成为三明人血脉里永不冷却的精神火种。”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焦点视频推荐精选问答
养生文章推荐
中粮各上市公司2015年10月26日-10月30日收盘情况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近日发布关于《食品配料分类》团体标准的公告

中粮各上市公司2015年10月26日-10月30日收盘情况
中粮集团旗下各上市公司2015年10月26日-10月30日收盘情况如下: 10月26日10月27日10月28日10月29日10月30日中粮控股香港)06062.993.032.902.892.86中国
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同比增7.9%

NVIDIA RTX AI PC为AnythingLLM加速本地AI工作流

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同比增7.9%
ze: 14px; line-height: 28px;">《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30日 第 01 版)本报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罗珊珊)记者今日从商务部获悉:今年前11月,我国与区域全
央企2022年预计实现营收39.4万亿元

四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推进绿色制造和加快技术创新

央企2022年预计实现营收39.4万亿元
ze: 14px; line-height: 28px;">经济日报北京1月5日讯记者周雷)国务院国资委5日在京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总结2022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2022
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同比增10.1%

《生化危机9》首批细节和新截图 可自由切换第一/第三人称、新的追踪者

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同比增10.1%
ze: 14px; line-height: 28px;">本报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吴秋余)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据初步统计,2022年三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13.46万亿元
太平洋水务十集团领导与新疆伊犁州江苏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连云港市连云区委副书记、区长会谈

县人民医院:庆祝第八届中国医师节

太平洋水务十集团领导与新疆伊犁州江苏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连云港市连云区委副书记、区长会谈
8月23日,太平洋水务十集团董事长王慈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拜访江苏省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连云港市连云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占超。 李占超表示,伊犁州是江苏省对口援建地区,太平
中央企业开足马力保供稳价

曝瓦莱乔弃领骑士冠军戒指 老将为勇士再战一季

中央企业开足马力保供稳价
ze: 14px; line-height: 28px;">光明日报北京1月3日电记者温源)近一段时间,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分类精准施策,激发企业积极性,高效推进中央能源电力企业做好迎
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2020年双11最后一天你还在等待吗?

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ze: 14px; line-height: 28px;">《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23日 第 01 版)本报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陆娅楠)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
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乐从红星美凯龙“五一”浓情献礼暨周年庆大型优惠活动-

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3万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ze: 14px; line-height: 28px;">《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23日 第 01 版)本报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陆娅楠)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
供能“量足价稳” 用能“逐绿前行”

迪士尼或将放弃《神秘博士》剧集 但可能不会就此完结

供能“量足价稳” 用能“逐绿前行”
“‘十四五’以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能源形势,我们端牢能源饭碗,走出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之路,为世界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8月26日,在国务院
10年来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13万亿元

12月12日到12月18日 开封市区又要大面积停电

10年来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13万亿元
ze: 14px; line-height: 28px;">光明日报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陈晨从17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获悉,新时代10年,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过13万亿元,